杜源恺(大夏书院)、范慧婷(生命科学学院)、于袁欢(校团委)、黄天翔(教务处),驻守闵行校区虹梅南路研究生公寓片区开展工作60余天。今天听他们讲述在片区的战疫故事。
杜源恺,闵行校区研究生公寓北区3号楼、4号楼楼长,3月13日起驻守片区开展工作。从羽绒衣到换上T恤衫,身兼多职做“送餐员”“快递员”“保洁员”“树洞”……我和片区战友从3月13日开始,一起奋战了65天。
学校闭环管理后,李卓航、李本泰、范慧婷、侯嫣茹、黄天翔和我6名驻楼辅导员迅速组成小队就地开展工作。
没想到工作不过几日,便接到“足不出楼”的封控通知。顾红亮副校长,杨海燕、黄岚兰、杜震宇等老师领衔的工作组相继进驻研究生公寓片区。
我们紧急组建楼宇志愿者团队,分发餐食、传递楼宇防疫要求、沟通宿管阿姨,面对以前从不认识的学生,我的楼长工作就在手忙脚乱下仓促上岗了。令我钦佩的是,学生楼层长们自治力特别强,在短时间内便高效自我运转起来,迅速取得了同学们的信任。
“如果不是防疫,我们楼里的同学可能三年都不会认识”“阿姨,有什么需要尽管招呼我们”“兄弟们,我们是战友了”“老师,原来你住我对门”。在3号楼,同学们互相帮衬,建立起了更紧密的联系。
我们的辅导员工作小队虽在南北分区后被分开,但大家也一直相互打气,全身心投入工作,让我感受到我们辅导员是能凝聚、能战斗、能扛事的队伍。
在特殊环境中我们师生形成了一个有序的、生机勃勃的防疫共同体,一个充满力量、充满暖意的情感共同体。
“同学们下楼做核酸啦!”“排队请保持间距。”做好核酸检测是防疫中的“头等大事”,也是我在片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我引导片区核酸检测50余次,从协调公寓近5000人,到组织北区2700人,每日检测“雷打不动”。全员、抽样、重点人群,单管、10:1、20:1采样,核酸样式、地点、人员每天动态变化,如何应检尽检、不漏一人,引导同学们有序排队,同时还要尽量推进完成速度,都需要反复试炼。
慢慢地,我组建起一支靠谱的党员志愿者队伍,他们可以算作片区志愿者“元代”。我们一起历经高温,感受暴雨,也曾在深夜里工作,我们让花式播音腔喊楼,“小蓝”自行车排队线在单调的工作中创造性出圈。
通过努力,核酸检测从大半天缩短为半天,再到只需要两个小时,而每天最令人开心的事更莫过于工作组群里发来消息,“同志们,今日核酸全阴!”
因自己所带的学生住在本科生片区,我不得不双线作战,有时也受到责备和埋怨,但更多是学生的宽慰和理解,给予我极大鼓舞。
疫情防控是一节难得的“人生大课”,于学生如此,于我而言亦如此。这是一次完完全全与学生同场域的工作体验。
志愿者王璐妍同学说“我希望成为像欢欢、恺恺这样的老师,他们在会让我觉得志愿工作是一份有人在乎、有人疼、有人肯定的幸福的事”。
这些同学就是我们一直坚守的意义,每个学生和防疫工作者都值得被关爱、被呵护、被引领。
现阶段,王军、李恺等老师带领的团队又为北区带来新活力,我也在不断送别“老战友”,迎来“新伙伴”。我始终相信同心同行、共克难关,我们回归日常校园生活的日子便没有那么远。
“这个特殊的生日让我更能体会‘三十而立’的意义。”
范慧婷,闵行校区研究生公寓北区8号楼楼长,3月13日起驻守片区开展工作。
3月13日早上,收到校园闭环管理的通知,我匆匆赶回办公室整理打包了工作资料,原以为只是短暂地居“寝室”办公,却未曾想从“盼春来”战斗到了“夏已至”。
4月1日上午,已经封闭管理了19天核酸全阴的研究生公寓北区首次出现核酸异常,由于涉及食堂工作人员,当天的午晚餐全部从片区外临时紧急调配,工作组的7位老师(黄岚兰、杜震宇、刘金玉、黄天翔、于袁欢、杜源恺和我)承担起了当天为片区内近2700人送餐的工作。
疫情来得措手不及,当时片区内的运输工具只有各楼宇的小拖车,一辆小拖车单程只能运送几十份饭,需要一人拉着车,另一人在后面协助才能越过一个个减速带。
2700份餐像是一座小山,我们每两人负责一辆小拖车,一趟又一趟地奔走在楼宇间,一餐饭送下来,早已全身湿透,可这才仅仅是这场“战疫”的开始。
4月2日晚上,我们接到要转运密接的紧急通知,工作组老师们化身大白,严阵以待,连日深夜鏖战让老师们倍感疲惫,我们只能趁等待通知的空档躺在办公室桌子上简单休息。
那一天,也恰巧是我30岁生日,我曾无数次恐惧和焦虑30岁的到来,但这个特殊的生日让我更能体会到“三十而立”的意义,所谓成长大抵就是有勇气担当责任,有力量保护他人。
在最艰难、最焦灼的日子里,连续的睡眠不足和高强度的体力工作,每天早上眼皮都是肿的,全身肌肉都像被打了一样痛,但大家似乎都心照不宣地把阴霾藏在了身后,并尽力为彼此照亮一点光。
犹记得身穿大白的1号楼送餐志愿者们第一天上岗时,拉着小拖车披着晨光归来的样子,“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没有被光选中的人,只有坚定迎着光走去的人。
两个月的风物变化里,片区的香樟树逐渐抖落去岁的旧叶,抽出新绿,长成新一季的蓬勃绿意,这是自然界的生生不息。
两个月的战疫日子里,同学们从楼宇内的自我管理、“高度自治”,到逐渐成立起一支又一支分工明确、有条不紊的志愿服务团队,这是校园里的生生不息。
于袁欢,闵行校区研究生公寓北区7号楼楼长,3月16日起驻守片区开展工作。
写这段文字时是我在研究生公寓工作的第63天。我的工作主要是组织片区志愿者,他们的工作涵盖了同学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填满了工作组的每一天,一件事做完还来不及喘口气又要投入到下一件工作中。
回想起来,最难熬、最难忘的日子是在4月份。4月2日上午,7号楼同学核酸结果异常,当时驻守7号楼的黄岚兰、刘金玉老师和我被告知要紧急回到宿舍“足不出户”,这样一来,北区现场只剩下杜震宇、杜源恺、黄天翔、范慧婷4位老师。
回宿舍的路上,我很难过,很无力,在疫情形势未知的情况下,他们四个人要如何照顾北区2700人的生活?想到这里,我心疼极了,泪水直在眼睛里打转。然而,黄岚兰、杜震宇老师临危不惧,他们鼓励大家稳定情绪,既给我们每个人安排了工作,又请来了郑利娟老师、文贵良老师、李睿老师逆行支援。
战场在哪,人就在哪。回到7号楼的我,每天协助采样人员完成7号楼南楼核酸检测,同时尽可能多地完成线上工作,为楼外的同事减轻负担。
4月16日早上,我和黄岚兰、刘金玉老师重新出楼工作,面对园区内堆积如山的垃圾和落叶,我们紧急招募了一批志愿者换上“大白”。
只要敢做,就能做得到。经历3个多小时的师生奋战,食堂东侧以及菜鸟驿站南侧马路真的从“一片狼藉”变成了“焕然一新”。
考虑到上午的劳动已让大家体力透支,下午黄岚兰、刘金玉、郑利娟老师便只叫上我一起组成了“清扫娘子军”,4人一口气完成了北区剩余所有街道的清扫,我们激动地把北区工作组称为“无所不能无坚不摧战队”。
随着疫情好转,北区志愿服务“业务范围”逐渐扩展,有核酸队、送餐队、售餐队、物资队、门岗队、消杀队、巡逻队、理发队、快递队,一支支专业的队伍愈发成熟,管理也井井有条。谢谢你们陪我们一起守护北区!
4月底工作组换防,老师们的一一离开也让很多同学感到不舍,有同学以为我也会离开,试探性地问我 “您也走吗?”
那一刻我破防了,被同学们认可和需要,即使再累也感到值得!
当看到土豆花被增为“毕业花”,我瞬间泪目,师大的浪漫和人文关怀一直都在!
土豆耐寒耐旱、耐贫瘠,种到哪里都能生根开花!就像这个春天的师大人一样,不畏艰难,戮力同心,胜利之花终将绽放!
黄天翔,闵行校区研究生公寓北区1号楼、2号楼楼长,3月13日起驻守片区开展工作。
一边忐忑地学习着教学运行操作系统,一边咬牙坚持解答师生关于线上教学问题,幻想着春天就要来了,却没想到直接等来了夏天。
3月18日紧急通知足不出楼,我在慌乱的电话和微信中,火速组建了学生层长,开启分层送饭。刚开始一些男生吃不饱,我便拿出了我的“家底”放在宿舍门口给他们,每次都被“秒杀”。
半个月过去,我们挺到了出楼买饭的日子,那天1号楼有个隆重的出楼仪式,我也兴致勃勃的去食堂买了美美的晚餐,结果没过多久又封楼了。这时只剩下4个老师可以出楼工作,杜震宇老师总协调,慧婷管物资,源恺每日核酸,而我要负责端起大家的饭碗。
研究生北区师生每天送餐近万件,于是我把1号楼的送餐志愿者分成两个小组,一组为123层,二组为456层,一方面避免不同楼层交叉,另一方面方便志愿者轮换。同时,8号楼女生也自发成立了送饭小分队,和我们一起送餐。
起初我们送餐工具就是4个小推车,车小饭重,每个小推车都要配上两三名同学大力推,十分吃力。后来我们有了一辆三轮车,同学们称它“坦克”,着实提升了我们50%的运力。从早上6:50,到晚上19:00,每次送餐2小时左右。
由于餐源不稳定,送餐的时间还会更长,而这时我们就要承受来自楼宇“饿了吗”的考验。每次送餐我都会拿出一个小本本,密密麻麻记录,尽量保证每栋楼的餐食品种及到餐顺序均衡。
吃一顿盼一顿熬到了即将转段,我又收到紧急通知,1号楼学生核酸异常,当天晚上,我便被封在自己宿舍。
封控的日子刚开始很煎熬,因为楼内志愿者大多被隔离,大家都比较着急。好在又有很多同学挺身而出,重新组建起志愿队伍,以最严格的防疫标准运转着1号楼的日常。斯幸峰和吴宇宁两位老师也进入北区支援,他们带领3号楼的志愿者组成了新的“送饭天团”。
终于,北区可以有序自由活动,我的工作也从送餐变成了食堂卖餐,与此同时,期末考试又要来了,我同步着教务员和辅导员工作。
暑期选课、期末排考,每项工作都要与疫情争抢时间,每一次方案的调整都是对我新手教务的极限挑战。一边应对一日三餐,一边处理教务,一边答疑学生困惑,吃饭、上课,哪件事都耽误不得。
如今夏天已悄然而至,好在这一路看到了不一样的春天和遇见可爱的你们。
在这里,我们想特别鸣谢研究生公寓北区各志愿者队的队长同学:王璐研、吴潇宇、张铭荃、刘兆斌、胡增艳、查莎、任春昊、梁勇、韩亚鲁、朱文明、毛信霖、许宇桐……能够和你们成为工作伙伴,特别安心,特别温暖!也特别感谢北区各位学生楼长:1号楼段鹏程、杨建儒,2号楼夏天,3号楼王聪,4号楼葛晨暄,7号南楼徐榕利,7号北楼王天悦,8号南楼李悦,8号北楼檀冬宇。谢谢你们及楼层长日复一日地辛勤付出,你们是北区的英雄!
这个春天有太多故事,它们大多没有被记录下来,但却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这个春天没有被偷走,相反,它会镌刻进每个人生命的底色里,在漫长的人生画卷中熠熠生辉。
来源|闵行校区研究生公寓片区 文|杜源恺 范慧婷 于袁欢 黄天翔 图|讲述者
编辑|吴潇岚 余明蕊 编审|郭文君 吕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