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潇宇,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2021级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担任闵行校区虹梅南路研究生公寓北区志愿者学生负责人。今天由他和志愿者小伙伴们一起讲述战疫故事。
3月13日下午 吴潇宇担任物资转递志愿者
3月13日下午封校后,了解到校团委正招募志愿者为同学们提供物资转递服务,我立马下楼前往研究生公寓门口集合,换上“蓝马甲”,开始了我作为防疫志愿者的“战斗生涯”。
当时的我可能想不到这一上岗就是50多天。经过这50多天的志愿服务,我算是“精通”了各种志愿者工作,也认识到了许多良师益友。
协助核酸检测,助力疫情防控
3月16日,应该是一个烙印在大家心中的、难以忘记的日子,突然的“足不出楼”通知代表着学校开始进入严格的闭环管理模式。在得知不能出楼后不久,我就接到了“工作”:与孙帜、纪晨毓两位同学一起招募学生志愿者协助核酸检测。
3月16日下午,吴潇宇担任核酸检测志愿者
为楼内服务志愿者分发防疫物资(左起:吴潇宇、陈悦、纪晨毓、张铭荃)
核酸检测志愿者(部分)合影
这是我第一次穿上“大白”,从中午十二点半到下午五点,在烈日下奔走,安排志愿者上岗与换岗,逐一确认每栋楼宇是否均全员完成核酸检测等等。当脱下防护装备时,我浑身都湿了,手上也全是汗,像刚刚从水中被捞出来一样。
3月23日晚,核酸检测现场
3月23日中午临时通知需要全员核酸,我们便迅速召集志愿者上岗。由于核酸采样的医护人员工作安排紧张,没能及时就位,我们便从下午13:30等到16:30,当天晚上22:30左右才完成全员采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志愿者同学没有一个人抱怨为什么一直在等待,也没有因为深夜上岗而退缩。
21:00,我在志愿者群里问:目前还缺1位同学,可以来上岗的同学请扣“1”时,立马就有好几位同学回复,那一刻我被这群满腔热血的“战友”感动到了。
参与物资转运,保障同学生活
同学们都不能出楼,生活必需品用完了怎么办?生病了需要用药怎么办?
在王璐妍、韩亚鲁同学带领的党员志愿者团队负责维护核酸检测秩序这项志愿工作后,我便和孙帜、纪晨毓、陈悦三位同学一起负责起研究生公寓物资转运工作,协助工作组老师招募志愿者负责转递药品以及配送同学们在教育超市订购的生活物资。
物资清点与分发
药品清点与分发
这项工作看似简单,但每次转运物资都是一场对脑力、体力和“数学能力”的考验。我们需要和没有写清楚地址的药品斗智斗勇,判断它到底是哪位同学的;要逐一清点教育超市的物资,再将其按楼宇分配核对好,最后送货到楼。
由于货品数量多,在最初还只有小推车可以运货,我们往往要运送多趟才能送完一栋楼的货物,需要10个志愿者花费2小时的时间才能完成研究生公寓区域所有物资的配送。
搬运和分发物资
3月31日,研究生公寓南北分区之后,其他三位负责人都在南区,北区只剩我一个“独苗”。分管北区志愿者工作的老师便找到了张铭荃、刘兆斌两位同学和我一同参与北区的物资转运志愿者队伍管理。在这之后,我们还承担了许多捐赠物资、防疫物资的搬运和分发工作,每次都是一场“大战”。
物资转运志愿者队长合影(左起:张铭荃、吴潇宇、刘兆斌)
维护购餐秩序,坚守防控成果
4月下旬,随着研究生公寓整体发展态势向好之后,我们进入了“足不出区”的管理阶段,也有更多的同学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我们手中的物资转运工作也转交给了二号楼的兄弟们。
此时等待着我们的是一个全新的任务:在食堂协助售餐和维持秩序。因一天三餐都需要志愿者协助,任务量突然加大,胡增艳和查莎两位小伙伴便一起加入我们的“卖饭小分队”。我们五人便开始轮班协助老师负责研究生公寓北区的售餐工作。
食堂售餐志愿者
民以食为天,“吃”对同学们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因为能参与到食堂售餐工作中,我才了解到“怎么让同学们便捷地买到饭,怎么让同学们不排队、不聚集,怎样的购餐路线才是最佳的,怎样安排志愿者的工作点位”,这些问题都是老师们一直在考虑的。
在实践中,我们也在不断的调整才使得同学们的购餐体验越来越好。
售餐也是一项很累的工作,比如中午11:15开始售餐,志愿者10:50就需要集结上岗,一直站到12:30。我需要帮老师一起协调现场秩序,有时一天卖两餐饭之后嗓子哑到几乎说不出话来,但是想着这是在为同学们服务,这是在这场防疫大战中发挥着我的一份力量时,也不觉得累了。
食堂售餐志愿者现场
在这场“战斗”中我遇到了许许多多可爱的老师、阿姨和同学们
当我看见每次和我们一起探索新工作领域的欢欢(于袁欢)老师,承担大家一日三餐的天翔(黄天翔)老师,每次核酸检测都在一旁“督战”的恺恺(杜源恺)老师,管着北区所有防疫物资的范范(范慧婷)老师,还有与我们对接教育超市物资的郑利娟老师,操心北区大大小小事项的“大家长”黄岚兰老师和李恺老师等各位老师与我们同吃同住、并肩作战时,我都会有着充足的安全感,并满怀热情地完成志愿服务工作。
每当我出门参与志愿服务时,都能听见3号楼的阿姨们和我说:“吴潇宇,又去上岗啦!要注意防护。”每当我完成工作回到楼里,阿姨们又会和我说:“回来啦,辛苦了,快回去休息吧!”虽然只是短短的两句话,但是总是让我感到心里暖暖的。
还有食堂的何经理,虽然每次都说自己很头疼,同学们的要求和建议太多了,但每次又想尽办法满足同学们的需求,要让同学们吃饱吃好。
独木不成林,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为了北区同学们在生活上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保障,北区建立起一支又一支专业的志愿服务团队:核酸、物资、送餐、消杀、门岗、理发、快递分拣、楼内售餐、巡逻……分工明确,有条不紊,我们来自不同的楼宇、不同的院系,但穿上防护服,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学生志愿者,下面我们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公寓里组建起的第一支志愿者队伍,我们是志愿元代。”
——核酸检测志愿者队队长:王璐妍
和负责老师杜源恺交流时,我突然意识到核酸检测这支队伍从封控管理第一天起,已经经历了50多天的风雨,一路陪伴研究生公寓走到了现在。
从开始在大群里一次次临时喊人,到组建起一支成熟的队伍。核酸检测志愿者的成员是从北区各个楼宇招募出来的一批“精兵强将”。
虽然被统称为“核酸检测志愿者”,但我们的任务分工却有很多:喊楼、秩序维护、提醒签到、检测点布置……除了需要体力之外,也必须要认真谨慎,才能保证核酸检测这件“大事”不出问题。
我的现场工作主要是控制楼宇的出楼速度,这看上去并不难,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技术活。
速度的控制既要保证核酸点不能有空档,否则会浪费时间影响进度,也不能叫过来的人太多,否则会导致人员的聚集。所以必须要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对核酸点的进度有充分地了解,同时对各个楼宇的情况有实时地把握。
每一次全员核酸,都是和喊楼志愿者以及各个楼宇的楼层长们进行的一次隔空却紧密的合作。
为了能让同学们时刻保持好安全距离,我们的志愿者整个上午都在不停地喊话,既要有亲和力,又要能声音洪亮让大家听清。志愿者们也因此都练出了“铁肺”,连看上去娇小的女生,其声音穿透力都到了可以去参加“中国好声音”让导师转身的程度。
每次全员核酸,至少要持续3个小时,工作结束后很多同学嗓子都哑了,所以每次结束的时候我们都不会再多讲话,大家都是心照不宣地摆摆手,互道一句“辛苦了,下次见”。
可能是“天公不作美”,全员核酸经常会碰到大雨倾盆或者艳阳高照,薄薄的雨衣根本抵不住突如其来的暴雨,雨水打湿了面罩,顺着防护服浇湿衣服和鞋子,但我们志愿者依然坚守在岗位,是大雨中亮眼的那抹蓝。
暴晒天比暴雨天难熬,不透气的防护服,刺眼的阳光,都是对我们的考验,换下防护服时,很多志愿者的脸上已经晒出了口罩分割线。
除了全员核酸,我们也是工作人员和其他志愿者的核酸“守护者”。
每天早上的“重点人群”核酸我们也从不缺席,刘如金、来勇、李林静是最常见的三张面孔,只要有需要的时候,他们的回复永远都是“好的,我来。”这简短四个字却给了我,也给了整个队伍最强的安全感,这是我们这群人共同的坚守。
大白到大蓝:“一波三折”的送餐之旅
——送餐志愿者队队长:梁勇
4月15日,临时召集的送餐志愿者队伍成立,开始了短暂的送餐之旅。
4月17日,我们3号楼就正式接过送餐志愿者的接力棒,北区8栋楼,2600多人的送餐工作由我们负责。
早上7:00、中午11:00、晚上17:00,是固定的送餐时间。
一日三餐,从盒饭卸车、按楼层清点、派送盒饭和卸饭至寝室楼下,每一个环节都是在与时间赛跑,力求在最短时间内将三餐送到每个同学手中。
我们也迎来了似乎是闵行校区的顶配装备——三辆三轮车:“老蓝”、“小绿”和据说是后勤一位老师的私人三轮车“大黄蜂”。
天气日渐炎热,而我们志愿者需要穿“大白”。由于防护服不透气,身上的衣服总被一身热汗打湿,像蒸桑拿一样,然后被烘干,如此反复。
雨天也给我们的送餐工作增加了不小的挑战,但大家冒雨前进,风雨无阻。
校外供餐的那段时间,盒饭送达时间具有不确定性,有时需要漫长的等待。而将盒饭箱消杀后从货箱内部整齐转移到地面,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挑战。
货箱内环境相对密闭,且天气炎热,导致车厢内的温度较高,“挥汗如雨”是最真实的写照。
有一次我们集合换上“大白”后,在烈日下经过了近两个小时的等待才等来饭,又用了一个半小时送餐,终于让北区全部同学吃上午餐,回到寝室已经是15:00左右。
而晚上17:40又集合准备送晚餐了,等了一个多小时餐车才到。大家争分夺秒,用最快的速度送餐。消杀后,脱下防护服时,已是汗流浃背。
尽管已经是饥肠辘辘,疲惫不堪,但灯光下大家的微笑却是那么和谐。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很多计划,但正如我们楼的一个兄弟所说,如果不是这次的疫情,可能大家不会有任何交集,仍旧局限于自己专业的小“领域”。
我们的志愿者来自体育与健康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等。
3号楼像一个“扭结”,将我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或许昨天还是未曾谋面的路人,今天大家是并肩作战的兄弟。与志同道合者同行,可抵岁月漫长。
“正写着,发放超市物资的消息就来了。”
——物资志愿者队队长:任春昊
我当上2号楼物资志愿服务队的队长是件很偶然的事,当时只觉得“终于有事情可以做了”。
我们主要负责物资的搬运和发放,包括了防疫物资、药品、捐赠物资、教育超市订购物资和跨区转运物资等等。
后来又抽调了人手组建了巡逻小队,负责北区巡逻。我们的工作可以拉出一长串清单,若一定要从中挑印象深刻的来说,那我想说说4月28日运沃柑和5月3日发教育超市物资这两件事。
沃柑从树上、到车上,再到我们手上,每一步都不容易。
司机师傅从云南马不停蹄一路送到,我们就爬进货车的最深处,一箱一箱地把柑子卸下,推出货仓、抬下,再摞成几十摞。
那天穿的是蓝色的隔离服,没有“大白”结实,一用力就会“爆衣”,我们就缠上两圈透明胶带,喷一下酒精继续干;偏偏这衣服又是一点气也不透,只消在车里呆上几分钟,汗水就会把防护服牢牢吸在皮肤上。
等众人跳下车,我们都能看清彼此隔离服里衣服的颜色。
我们还化身水果质检员,逐一检查沃柑有没有虫眼、腐坏,再逐个点清放回筐子。待全部数完,我们又用手推车一车车拉到各个宿舍楼下、逐一卸下,再快步赶回……
发教育超市的物资又是另一种体验。不仅数量大,类目多,还因为涉及费用问题,必须做到不出错。
早上9点做完核酸,我把每个楼的物资负责人确定好后,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清点、运输工作。
因为教育超市的空间比较小,物资的拿取、装卸都放不开,运输也只能靠手推车一趟趟往返。等到订购的所有品类都配齐,已经是下午2点半了。
为了尽可能不出错,每个楼的负责人都进行了自查并和我复核。后来想想,这一步其实浪费了很多时间,我也在自责这个举动让兄弟们增加了很多工作时长。
等到最后一波物资发完,已经接近晚上7点,开始还能走着路去押车的我们,等到回程都坐上了三轮车,我看着很心疼,这几个家伙,是真的走不动了……
我们每天工作任务很多,却从没有一个人喊过累。
每天早上要催着大家的抗原接龙,可我又多么希望每个人能多睡一会;我一边期望物资能再多一些,一边又希望物资能再少一些。
有一次物资发完,我们系一个学弟的眼睛因为太干突然睁不开,可我们都戴着手套,连帮他揉一揉都不行,我只能用最快的速度给他消杀完,才能赶着按压几下。
我想把我们队里这些可爱的人、可爱的故事讲述出去,也希望疫情早日过去,希望我们都能睡一个懒觉。
“您的安心,我的放心”
——消杀志愿者队队长:朱文明
北区消杀服务天团成立于4月17日,团队现有36人,致力于打造成一流服务型消杀男团,涵盖北区大大小小地点……
从核酸检测点,到tony老师服务点,再到夜晚闲逛的北区标准路线,都有着我们消杀的痕迹!北区的每一处我们都一律消杀到位!您的安心,我的放心!
我们的消杀时间是每天下午13:00-14:00左右,有消杀志愿者进楼道消杀,麻烦大家关好房门,把走廊上的东西收进房间里,谢谢啦!
铁门守护者:北区安全的守门人
——门岗秩序志愿者队队长:毛信霖
我们的工作内容是负责对研究生公寓北区进出人员及车辆进行检查询问,避免外来人员在区域内的流动。
这项工作应该是所有志愿者工作中服务时间最长的一项,我们的服务时间从早上6:30到晚上20:10分。
从清晨的第一声鸟鸣,到月上柳梢。虽然工作时间很长、很辛苦,但同学们没有丝毫怨言,仔细地做好每一次检查,负责地做好每一次询问,用实际行动为疫情防控奉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作为刚刚组建起来的新队伍,再加上“守门人”的责任很重。
在工作刚开始时遭遇了很多困难,但我们一直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改进。现在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相信我们能早日战胜疫情,恢复往常的生活。
除此之外,北区也新组建了由韩亚鲁带队的为同学们“清理头绪”的理发志愿服务团队,和由段鹏程带队的帮滞留快递“回家”的快递分拣志愿团队,他们的故事也正在发生,希望在未来有机会也讲一讲他们的故事。
虽然北区的志愿服务团队很多,但在工作组老师们的带领下,我们的管理却井然有序。
王璐妍和刘兆斌同学兼任了信息统计志愿者,日复一日收集整理每天北区所有志愿者的信息,包含了每日志愿者核酸抗原人数统计,工作任务、工作时长、楼宇寝室、联系方式等12项信息,他们除了是志愿者外,也是服务于志愿者的志愿者。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来到了五月,研究生公寓的管理模式开始逐渐向好发展,大家可以隔天出楼活动,可以去食堂购餐,还能吃到风味餐,可以从教育超市“线上订购、线下提货”,买到许多零食和饮料。
盛夏将至,一切欣欣向荣,曙光就在眼前,感谢此前一起战斗过的所有老师、职工、同学们,让我们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继续共同奋斗。
我期盼着同学们不再需要我们的那一天早日到来。
愿疫情早日退散,师大校园早日恢复往日生机,加油!
来源|闵行校区研究生公寓片区 图文|吴潇宇 王璐妍 梁勇 任春昊 朱文明 毛信霖
编辑|吴卓佳 吴潇岚 编审|郭文君 吕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