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玲,59岁,Im体育官网app虹梅南路研究生公寓7号楼北楼(简称“研7北楼”)宿管阿姨。3月13日下午,学校启动闭环管理,宿管李华玲正好和同事换班当值,也由此加入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下面是她对最近工作的讲述。
刚开始确实有点手忙脚乱
2014年从原单位退休后,我就开始在研7北楼当宿管。目前我们楼在岗的三名宿管,我和倪春梅负责门岗,凌金仙负责保洁。倪春梅比我小2岁,她2009年就开始在研7北楼工作;凌金仙和我一样大,在楼里工作也有三四年了。
李华玲(右)和凌金仙(中)倪春梅(左)
3月16日起,研究生公寓开始实行封控管理。
最初,同学们测核酸主要由我和倪春梅负责通知与确认。那时,我们每天都要忙着组织人员核酸、清点人数与上报数据,这都是我们之前没有做过的,刚开始确实有点手忙脚乱。有时同学们因为上网课会忘记下楼做核酸,我们还得去宿舍敲门提醒。低楼层的还好,五层六层的来回几趟很费劲,毕竟年纪在这儿了。
几天后,学校派了个工作组专门驻扎在研究生公寓,让楼层长负责这件事。同学们接手楼层长,整个核酸检测就有序和高效多了。
最近这段时间,我们的工作量确实很大,多了很多平时没有的工作。我和倪春梅主要协助志愿者分发盒饭和各种物资,虽然琐碎,但都是些手边活。凌金仙最辛苦,因为疫情防控,对环境保洁要求更高。她不仅要打扫卫生,处理大量生活垃圾,还得背着近40斤的消毒喷桶每天给楼内公共空间做两次消杀,每天都累得腰酸背疼。
保洁阿姨凌金仙在消杀
有段时间压力特别大
4月1日上午,研7北楼三、四层共有两个同学核酸检测确认为结果异常,我们楼也因此成为研究生公寓第一栋“重点”楼宇。
虽然确诊的同学及密接都在第一时间转移出去,但楼里的气氛还是变得特别紧张。不少同学都很恐慌,一开始学生楼层长和志愿者们也不能来分发餐盒和物资。
人手一下子没了,中午盒饭很快就要送过来,我们一下就慌了。
这时驻守在楼里的黄岚兰老师果断安排,由她和另一位驻楼的刘金玉老师,和我们宿管一起搬送到各个楼层;“重点”楼层三、四楼的盒饭,再由她和刘老师送到各宿舍门前。
研7北楼志愿者同学分发物资
390多份盒饭,我们五人花了差不多半小时才吭吭哧哧搬到各层楼的楼梯口。搬完盒饭后,我觉得全身的骨头都快散架了,心也砰砰跳得厉害。一想到后续几天还得这样,我就坐立不安,不是不愿意干,而是身体实在吃不消。
研究生公寓疫情防控工作组得知我们的情况后,专门调拨了一批防护服、N95口罩和其他防疫物资给研7北楼,这样楼里的老师和志愿者们就可以在严格做好防护的情况下继续给大家分发餐食和物资。
看着她们忙碌的身影,我们真的很感动。尤其是王天悦、黄恋迪和仲春燕三位楼层长同学,她们每天都认认真真为大家服务,她们自己也是需要人照顾的孩子,也有自己的学业。
楼里有确诊异常的最初几天,我们也很害怕,有无形的压力。研究生公寓这边一直管理得很好,同学们也严格遵守学校的防疫规定,我们实在不明白楼里的两位同学怎么会感染上病毒,也非常担心楼里是否还有其他同学、甚至我们自己也有可能中招。
一想到这,我们就特别担心。每次看到老师和同学们笑眯眯地在楼里忙上忙下,我们就安心不少,再加上随后的核酸检测,研7北楼的情况都正常,我们也就越来越放心了。
原来我们也是如此的被需要
我们和楼里的同学们关系一直不错,不过同学们真正需要我们提供帮助的时候并不多。
在这段时间里,同学们遇到些生活上的难题首先会来找我们。虽然能力有限,我们还是努力帮同学们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教同学疏通马桶、帮同学取药,找食堂小哥帮忙处理研7北楼附近乱鸣的电瓶车等等。
我们还协助驻楼老师一起管理楼层长和志愿者团队。我们第一次知道原来自己也可以管理一支团队,第一次感觉到自己也是如此被大家需要。
同学们写给阿姨的感谢信
我们三人也都有很想回家的时刻。
倪春梅家里有80多岁的老妈妈要照顾;凌金仙的老婆婆最近身体不好,她老伴一直在催她回家。我家里稍微好一点,但谁不想回自己家呢?
这段时间,楼里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在主动为大家服务;我们身为宿管,在这段特殊时期,更应该照顾好孩子们。更何况,学校也一直很关心和照顾我们。在物资非常紧缺的情况下,只要研究生公寓发放物资,都会给我们每人留一份;我们没带换季衣服,就很贴心地送来了好几件短袖T恤。
年底,我就60岁了,到时疫情肯定早已过去了,我也该离开研7北楼了。
等大家可以摘下口罩的时候,我和两位同事特别希望能跟驻楼老师还有楼里的楼层长、志愿者同学们一起拍张合照。如果有这个机会,这张合照我会好好珍藏。
我会一直记住退休前这段特殊日子,这段和老师同学们在研7北楼朝夕相处的时光。
来源|闵行校区研究生公寓片区 口述|李华玲 图片、视频|金遇 编辑|吴潇岚 杜玥 编审|郭文君 吕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