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体育官方版app下载(官方网站)·IOS/安卓/App Store

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新闻热点 / 正文

校报专版:追忆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瞿伟菁教授

2012年04月18日

编者按: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常务副院长瞿伟菁在植物生理学、资源植物化学和中药资源学研究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我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专业人才。他的一生,写满了对科研的执着,写满了对学生的挚爱,写满了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他潜心育人、勤奋工作的敬业精神,他服务社会、仁怀天下的责任意识,他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高尚品德,铸就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高校教师、基层干部的辉煌丰碑。本版特辟专版以期与全校师生共同缅怀与学习瞿伟菁同志的感人事迹与高尚品格,为学校新一轮的发展而奋发努力!
 
 
 
绩伟丰功垂德业   掇菁撷华育学子
                                                     
                                        ——追忆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瞿伟菁老师
  
瞿伟菁同志,Im体育官方版app下载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常务副院长,1973年进入我校生物学系学习,1977年留校任教。瞿伟菁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孜孜不倦地勤奋工作,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他所挚爱的教育事业。他曾获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Im体育官方版app下载优秀共产党员、Im体育官方版app下载师德标兵称号等。2012年1月19日22时11分在上海瑞金医院病逝,享年59岁。
 
瞿伟菁同志(右一)在讨论科研项目
 
爱岗敬业,诲人不倦,致力学生的教育和青年教师的培养
 
“实验室就像是我们的家,夏天瞿老师会给我们买冷饮、买西瓜,我们献血时,还给我们喝鸡汤。家在河南的我不止一次听瞿老师在师生活动中唱过‘花木兰’……想起这些,眼眶禁不住一次次的湿润。”邓云霞的字里行间表达了瞿伟菁学生的共同心声。从教35年来,瞿伟菁始终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从学习到生活、从思想到工作,宽严相济、无微不至,对每一名学生都倾注了慈父般的挚爱。
在2003年入学的研究生中,有一名从河南来的自费生杨现艳,需要每年缴纳一万元的学费,这对于这个家境贫寒的农村孩子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负担。出于对知识的渴求,杨现艳便在老家借了高利贷来缴付学费,沉重的经济压力使她整日忧心忡忡。得知这个情况后,瞿伟菁利用他课题合作的关系,邀请上海市快乐集团有限公司捐资设立“生命科学学院快乐助学金”,资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杨现艳就是一名在快乐助学金的资助下顺利完成学业的鲜活例子。“瞿老师当时说的话,我至今还记忆犹新,他对我说:‘小鬼,你的困难我知道了,先安心学习,经济上的困难我来帮你想办法,书一定要读下去!’”得知瞿老师去世的消息后,杨现艳内心无比悲痛,“瞿老师不仅仅只是关心他自己的学生,院里家庭贫困的学生他都会放在心上。”
每年的新生入校、学生献血及寒暑假期间,瞿伟菁都会到宿舍探望学生;每当遇到学生突发事件或有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校园安全稳定时,他都会在学院大会上号召所有教师关心、引导学生的思想动态;每当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或是遇到学业困境时,他都会主动找学生谈话,了解情况。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瞿伟菁曾与快乐集团协商,在浙江桐庐快乐度假村建立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在麦芙乐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大学生生产实践基地。2006年,学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瞿伟菁带头担任本科生导师,指导学生申报本科生“大夏科研基金”项目,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学术论文大赛。曾是瞿伟菁2009届博士的逄秀凤老师这样写道:“记得2002年我还是大二的时候,第一次走进了瞿老师的实验室,那时我每次都会参加周六的实验室组会,瞿老师总能一语点出学生实验设计上的漏洞和不合理之处,他也从不容许任何实验数据在统计方法上出现的错误。”对待科学研究,瞿伟菁是出了名的严谨之师。“我有一回参加本科生的毕业论文预答辩,一个学生的数据有些问题,不怎么发脾气的瞿老师突然大发雷霆:‘如果数据造假,我是绝对不会让你毕业的。’这件事情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也让我对科研本身有了更深切的认识,也使我养成了现在严谨的科研习惯。”
青年教师是学院未来的发展力量,每逢新进教师到学院工作,瞿伟菁都会在办公、实验环境及生活条件等方面给予具体的关心,并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发展方向进行指导。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赵旌旌回忆说:“记得2001年底任命我做院长助理时,瞿老师找我谈话,第一句话就是:‘作为党培养的干部,首先要记得时刻和党站在统一的立场上。’这句话给了我深刻的印象,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成为指引我前行的标杆。有大局观念、有集体意识,是瞿老师给我的宝贵精神财富。”生命科学学院的领导班子里,有许多都是年轻干部,在遇到大事拿不定主意的时候,瞿伟菁都会给大家讲解讲解、分析分析,帮助大家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院里的年轻老师们都喜欢用“家长”这个词来称呼他,而瞿伟菁也确实在扮演着一个慈祥长辈的角色,帮助、引导学院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瞿伟菁在植物资源化学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也是这一领域的专家,多年来在科研项目的申请上,他总是不断地提携和帮助年轻教师。”李小方老师回忆,“我们学科两名教师曾经在他的帮助下,作为子项目的负责人参与他申请的一项上海市科委的专项重点项目。也是在瞿老师的领导下,我们植物学科所有植物生理方向的教师全部参与了十一五国家级教材《植物生理实验指导》(第三版与第四版)编写。是他给了每个年轻教师展示自己的舞台。”
 
瞿伟菁同志(左二)参加南非博览会
 
潜心钻研,服务社会,富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为支援吉林延边这个国家有名的“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瞿伟菁带领的课题组经上海市科委牵线搭桥和资助,从2002年开始与该地区长白山森林食品公司合作,展开了全面技术攻关。课题组先后攻克了蓝莓果汁保鲜、蓝莓酒除酸涩等技术难关,成功开发出蓝莓系列产品。在与生命科学学院合作前,长白山森林食品公司以向日本出口蓝莓为主,市场收购价仅为每吨2万元人民币,利润大头流入国外市场,企业年产值只有几十万元,处于亏损经营的状况;而现在每吨蓝莓的产值增加到15至18万元人民币,企业年产值增为800多万元,总资产增加到1100多万元,职工、农民增收260万元,企业利润增至110万元,真正为困难企业解决了实际的生存问题,也为实现地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三丰收”奠定了基础。
2008年,由瞿伟菁领衔通过“产学研”结合完成的“越桔资源深度利用研究”技术和产品在南非共和国首都约翰内斯堡举办的“2008国际科技创新展览会”上展出。我国科技部高新司等相关领导在我校展位前听取了参展成果介绍,来自各国的参观者对我校参展产品的口感和质量均给以高度赞扬,多家外企在观展后与该项目组的产销企业达成了国外代理的合作意向。
作为植物学科的带头人,瞿伟菁始终坚持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使科研成果能够造福于社会。早期,他与黄福麟教授一起,开展了棉花育苗、栽培和综合利用的研究,为我国长三角地区棉花生产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曾经获得国家教委、上海市科技进步奖。此后,他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科技发展基金重大专项、上海市经委创新计划重点项目及上海市科委火炬计划、上海市科委西部开发基金等多项科研课题,并多次获得国家和上海市的科技奖项。早在1994-1995年,由他承担完成的国家教委项目“无腺体棉籽仁糖尿病专用食品的工艺研究”,科研成果于1995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4-1996年,承担完成的上海市科委火炬计划项目“GSF糖尿病专用食品研究”,成果转化后产品获上海市经委1995年度优秀新产品三等奖、上海市第三届科技博览会金奖、成果于1996年获上海市“产学研”优秀工程项目二等奖。1995-1998年承担完成的上海市科委局管基金项目“金耳多糖的食药价值研究”,成果转化后,产品获得了1999年上海市第五届科技博览会金奖等,为我国资源植物深度开发和应用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瞿伟菁同志(右二)与宋大祥院士与硕士毕业生在一起
 
身患恶疾,顽强抗争,坚持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2009年3月,瞿伟菁不幸被查出肠癌晚期,并被医生判定最多还有18个月的生命期。病魔没有打倒瞿伟菁,他依旧用顽强、坚韧的意志支撑着他的生命,并以满腔的热诚投身于他的教学、科研和学院建设工作。后期胸腹水,影响睡眠食欲,瞿伟菁常常半夜痛醒;食量越来越少,最后只能进食半流汁和流汁,每次都食难下咽。为了更好地工作,他在学校总是保持着轻松的精神面貌,可回到家却是满身疲惫,一躺在沙发上就一动也不想动、一句话也不想说了,但当有学生前来看望时,他就会挑稍大些的衣服穿上,端正坐好,不把病态表露出来。“持续癌热发烧一年,每次都是靠药物才能把体温压下去,癌细胞逐渐扩散到了肺部,长期发烧的消耗、病痛的折磨使爸爸慢慢瘦脱了相,脸色发黑,后来中性粒细胞竟高达28000,吊用两种抗菌素仍无法压住炎症,就是在这种情形下,爸爸依然瞒着大家坚持工作,看材料、查文献,直到实在坐不住了才肯躺下休息。”他的女儿瞿仰回忆道:“后期化疗产生的毒副反应,使爸爸的手脚高度皲裂、溃疡流血,鞋子都穿不进去,走路更是非常艰难。见此情形,我和妈妈劝他别去学校了,但爸爸说要和学生开小组讨论,是一定要去的。回到家后,爸爸脚上的鞋子拔都拔不下来,好不容易拔下来后,发现袜子已经渗出了血水,和双脚黏在了一起。”
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王群回忆说,在大手术之后,瞿伟菁仍不忘学院工作,乘班子成员去医院探望之际,在病房召开了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布置工作。2011年7月16至17日,学院在苏州东山召开“研究生课程改革和培养方案制定”工作会议,瞿伟菁在16日中午结束又一轮化疗后,不顾化疗的严重药物反应,坚持赶赴苏州参加会议,17日早上主持了课程改革的讨论会。手术后,只要不在医院接受化疗,瞿伟菁都会坚持参加行政例会、党建年会、院教职工大会、院职称评审等学校、学院召开的各类会议。2012年1月19日,瞿伟菁病危入院,弥留之际仍念念不忘学院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引进。校党委书记童世骏、校长俞立中到医院探望时,瞿老师刚被抢救过来,他仍然用尽全身力气向两位领导汇报了关于学院发展的设想。
2011年底,学院召开民主测评会。在总结讲话中,瞿伟菁曾经表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确也是这样做的。(万姗姗)
                                                                                 
 
 
怀念我们的好院长瞿伟菁同志
  
一位深受尊敬的基层领导、优秀的共产党员瞿伟菁同志匆匆地走了,他的光辉业绩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怀念。
记得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们请瞿伟菁同志出来协助系里的科研工作。后经学校批准,系里成立了生物制品研究中心,由他全面负责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工作。那时他还是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坚持科研服务于经济建设,在他的组织、带领下,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蓬勃发展,全系形成浓厚的科技研发氛围,取得一些重要研发成果,如“金嗓子喉宝”、“健心1号”、牧草良种培育、蚯蚓纤溶酶提取、乌桕籽提取类可可脂,花粉破壁和无腺体棉综合利用等。在他的带领下,还与全国许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如应柳州市科协邀请,为许多企业的技术改造、产品更新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普遍欢迎。为此瞿伟菁同志还被柳州市政府聘为高级科技顾问。与上海市普陀区快乐集团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也是从那时开始,不断发展起来的。回顾那段历史,我系细胞生物学老教授王耀发先生动情地说,是瞿伟菁同志的出色工作开创了我系科技研发的新篇章。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担任学院领导工作以来,瞿伟菁同志处处顾全大局,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因而在师生中享有很高声誉,也为新时期做好基层领导工作树立了一个标杆。他高瞻远瞩,科学决策,率领大家奋力拼搏,不断谱写着生命科学学院学科建设新篇章。我系动物学科是建校初由我国老一辈著名的动物学家薛德焴、张作人等教授创建的,一直是我系的优势学科,特别是原生动物学、甲壳动物学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学术知名度。为制定学科发展规划,瞿伟菁同志亲自带队赴全国各地兄弟院校调研,充分分析我系动物学科的学科优势,科学规划了发展内涵,并积极争取到学校的支持。如今,这个学科与时俱进,拓宽研究思路,不断提升研究水平,研究成果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为早日进入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是学科发展的关键。瞿伟菁同志主持学院的工作时始终将此作为重中之重,为培养、扶植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倾注了大量心血。2005年学院由国外引进张季平为生理学科教授,为了扶植张季平尽快开展工作,他多方设法争取学校的支持,还将学院仅有的一点设备费支持他购买必需的仪器设备,使他很快进入工作状态,并积极推荐他申请到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上海市曙光计划、上海市浦江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成为生理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周晓明教授是由国外引进的优秀青年教师。这些年来,瞿伟菁同志全方位关心他的成长,全力支持他与美国加州大学开展合作研究。周晓明不负众望,先后在国际顶尖级杂志《自然·神经科学》、《美国科学院院报》上连续发表5篇高水平研究论文,论文近五年来被他引次数达128次。瞿伟菁辞世最后一息仍惦记着周晓明的工作。噩耗突降,令周晓明悲痛万分,他表示要化悲痛为力量,绝不辜负瞿院长的载培和期望,决心为学院发展和学术水平提升作更大努力。在瞿伟菁同志的努力下,2010年学院又从国外引进赖玉平、程义云两位年轻优秀的研究员,并积极推荐,使他们入选我校的“英才计划”,为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人才支撑。
瞿伟菁同志作为学院领导,他的突出工作作风是充分发扬民主,密切联系群众,广泛倾听不同意见,最终以全局观点,做出科学决策。记得在学院的学术委员会会议上,当大家对学院的一些新政有不同意见,甚至是激烈争论时,他绝不轻易作出表决,而是会后个别和大家心平气和交谈,最终达成一致意见,从而形成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自90年代后期,学院的老教授陆续退休,他作为学院领导,始终不忘老教授们为学院建设所做的贡献,视老教授们的经验和智慧为学院的宝贵财富。他倡导在学院建立了资深教授联谊会,加强与老教授们的联系,经常听取他们对学院发展的建议,这充分激发了老教授们“老有所为”的积极性。为迎接60周年校庆,他还组织老教授撰写了生命科学学院60年发展史,回顾、总结老前辈们的奋斗历程,规划学院未来发展宏图。2011年12月28日,校老教授协会生命科学分会成立,当时他正发高烧住院,还亲自打电话祝贺,希望老教授们能继续关心、支持学院的发展。
瞿伟菁同志的一生襟怀坦白,光明磊落,作风正派,工作深入,团结同志,关心群众,深受全院师生尊敬。他性格豪爽,胸怀大度,尊重他人,亲和力极强,凡是和他共事或相处过的同志无不感到心情愉悦。他用无私奉献、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诠释着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谱写出新时期高校优秀教师党员的精彩人生。瞿伟菁同志不愧为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
                         (孙心德:原生物学系系主任,现校老教授协会生命科学分会会长)
 
 
        
怀念您,我的恩师
  
从我们进入实验室开始,瞿老师就通过自己的行为和做事风格,潜移默化地教导我们——正直做人、认真做事、执着坚定。
瞿老师是我们学术研究的领路人。对待我们的学业和科研,他像严父一般引导、鞭策并鼓励着我们不断前行。“你有自己的思路吗”“既然做了,就要当做一件事来做”“很好,就差一口气了,加油干”……这些鞭策、激励的话推动着我们不断进步,至今仍引导着已经工作了的我们不断前进。同时,瞿老师又像慈父一样关爱着我们每位同学,关心着我们的家庭经济情况和个人问题——他为经济困难的同学发放津贴、争取助学金;鼓励我们在个人问题上“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要拖拖拉拉地做剩女和剩男,要我们“革命生产两不误”。
于我而言,瞿老师的正直真诚和无比坚韧的意志最令我震撼。自2009年确诊为癌症以后,瞿老师从未向病魔低头,一如既往地投入到管理和科研中,继续研究并完成了上海市科委科技发展基金重大专项课题“芦笋功能食品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和上海市经委创新计划重点项目“崇明果蔬资源废弃物的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并获得企业(浙江寿仙谷药业)横向研究课题一项。2009年以来,瞿老师指导4位博士、9位硕士顺利毕业,其间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录用)SCI论文8篇、CSCD论文11篇;申请专利1项。
患病期间,瞿老师对学生的指导仍未松懈,组会仍定期进行。化疗刚结束,瞿老师就来参加组会,聆听学生的汇报和计划,安排大家下一步的工作。因化疗而没能参加的组会,瞿老师就会要求我将学生的汇报和计划记录下来发给他。在他去世的前两天,瞿老师还要求一位研二的同学将下学期的实验计划发给他过目。
患病之际,瞿老师对学生细致的关怀从未停止过。2012年初,一直在医院治疗的他还询问刚回国的联合培养博士生朱兴磊的住宿问题有无落实,并惦记着实验室刚搬到闵行校区的学生们宿舍是否方便,询问辅导员的宿舍情况。
直至瞿老师身后,我们才得知他自2011年初就一直伴有炎症,一年来每天都在服用抗生素,剂量也逐渐加大,最后不得不依赖白蛋白来增加抵抗力。听后,我百感交集,无法相信这就是若干次在化疗结束一两天后就来参加组会的瞿老师的真实情况!无法相信这就是一年来依然努力工作、用心指导学生、继续申请课题、认真修改学生文章和论文的瞿老师的真实状态!虽然瞿老师越来越消瘦、憔悴,但他努力工作的情形和对身体治疗情况的轻淡描述,都让我们以为他的病情控制得很好,没想到……在我们心中,恩师的形象永远顶天立地!
                                    (张雯:01届硕士,高级工程师,瞿伟菁的科研助手)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