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宝权(右一)1932年于大夏大学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1935年出任驻苏联记者前和同学好友合影留念
他一生笔耕不缀,留下500万字的译述,他翻译的高尔基《海燕》,曾收入我国中学课本;
他一生出境访问七十多次,是新中国成立后派往国外的第一位外交官;
他一生嗜好藏书,却把所有的珍藏全部捐给政府,捐赠所得奖金建立中国第一项以个人命名的翻译奖“戈宝权文学翻译奖”,奖掖与扶持青年文学翻译工作者。
1997年12月6日,江泽民同志为出版怀念他的画册题词:“文化和友谊的使者”。这位使者,就是我国已故的著名外事活动家兼翻译家、大夏大学校友戈宝权先生。今年是戈公诞辰100周年,我校也将组织开展系列纪念活动。今采编此文,以表纪念。
从东海之滨到丽娃河畔
1913年2月15日戈宝权先生生于江苏东台。1928年考入上海大夏大学本科法学院经济系。他在大夏大学读书期间是在苦学中度过的。他学习英、法、日语,自学世界语,后又学习俄语。他学的是经济专业本科,但喜欢文学。他如饥似渴地汲取文史方面的知识,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作品。特别是普希金、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著名俄罗斯文学作品。他时常步行到四川北路的内山书店去买廉价的《改造文库》、《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等日文进步书籍以及夏目漱石、菊池宽等人的作品。在内山书店曾几次见到鲁迅,在大学里听了鲁迅《象牙塔与蜗牛庐》和丁玲的精彩演讲。加之读过鲁迅译的《毁灭》、曹靖华的《铁流》等书,对他后来走上研究和翻译俄罗斯文学的道路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此期间,戈宝权还翻译了拜伦、雪莱和罗塞蒂的抒情诗,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从日文转译了爱尔兰诗人叶芝的访问记等。这可以说是戈宝权最早的译著。
学制四年,戈宝权只用三年半就读完,拿到学士学位。1932年,校长欧元怀推荐戈宝权到《时事新报》出版部当编辑,从此走上编辑、翻译和记者的人生之路。
从东方走向世界
1935年起,戈宝权作为天津《大公报》的记者驻苏联三年,1938年回国进入《新华日报》,并秘密入党。此后受周恩来指示,先后在香港、重庆、南京等地从事文化工作。解放后先是当外交官,后来改做外国文学研究工作。戈宝权一生的成就涵盖了许多方面,最重要的两项成就:一是外事交往,二是文学翻译。
先说外事交往。解放前夕,他就奉命以新华社记者的身份,代表我党赴莫斯科接收国民党驻苏大使馆,1949年7月,曾陪同刘少奇秘密访苏。新中国成立后,他出任我驻苏大使馆首任临时代办兼政务文化参赞,是建国初期我对苏外交活动的重要参与者。5年后奉调回国,任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副秘书长。在这期间,因所谓“一篇文字泄密”问题一度蒙受不白之冤,事情澄清后,调任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苏联东欧室主任。从此,他专心致力对外文化事业。
他毕生大部分精力,献给了中苏文化交流。早在上世纪30年代他担任驻苏记者时,就协同戈公振,促成了梅兰芳和胡蝶赴苏演出。这期间,他有幸见到高尔基和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夫人,还参观了托尔斯泰故居,出席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葬礼,以及纪念普希金逝世一百周年的活动。三年的记者生涯,不仅使他增进了对俄苏文化的了解,更使他的俄语水平大大提高。后来他任职驻苏大使馆及中苏友协总会期间,除当过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宋庆龄等多位领导人的俄文翻译以外,还参与中苏高层互访和对苏文化交流的许多重大活动,结识了爱伦堡、费德林、法捷耶夫、苏尔科夫等多位当年苏联文化界名人。戈宝权接触苏俄文化界之广泛,以至有俄国友人风趣地说,戈宝权在苏俄文化界的名声,也许比在中国文化界还要大。
除苏俄以外,戈宝权的外事活动,还遍及欧美亚非许多国家。1958年他参加茅盾、周扬、巴金率领的中国作家代表团出席亚非作家会议,结识了多位研究欧美文学、汉学、鲁迅学和世界语的学术同行,增进了彼此的交往。他先后以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参加文化纪念活动,出国讲学,受邀与国际友人会面等方式,出访过三十多个国家,传达了中国人民在经济和文化建设进程中的声音,促进了外国朋友对我国的了解与友谊。除驻苏使馆五年的外交官生涯外,数十年如一日,戈宝权不是外交官,却不遗余力地做着民间外交的工作。俄罗斯著名汉学家费德林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戈宝权没有变成职业外交官,他出色地执行自己的爱国职责,可是吸引他的不是外交官的功名,而是文学与艺术,那种迷恋是他的志向,任何力量也钳不住他那种向往。”这是对戈宝权十分贴切的评价。戈宝权正是凭着自己这种执著的志向,被莫斯科大学和巴黎第八大学授予名誉博士荣誉,并于1988年荣获苏联最高苏维埃颁给的“各国人民友谊勋章”。能获得这枚勋章相当不容易,迄今我国仅有曹靖华、戈宝权、巴金三人获得。
再说翻译成就。戈宝权不仅精通俄文,还掌握英、法、日、乌克兰、罗马尼亚、世界语等十多种外语。早在三十年代上大学时,戈宝权就开始翻译拜伦、雪莱的抒情诗,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以及日文作品。1937年他参加普希金家乡纪念普希金逝世一百周年时,开始翻译和研究普希金的诗,抗战时期虽居所不定,但他仍坚持挤时间译诗。1947年《普希金诗集》公开出版,这是戈宝权出版的第一本译文集。
此后他既翻译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俄罗斯古典文学名家之作,也翻译高尔基、爱伦堡等当代苏联作家的作品,还翻译东欧及亚非拉作品。八十年代北京出版社曾出版《戈宝权译文集》,合计五卷、三百多万字。他翻译的高尔基《海燕》,曾收入我国中学课本;他的一些翻译论文,已被译成英、法、德、西、日等多种外文。他是我国研究普希金最早最全面的学者,1987年普希金逝世一百五十周年时,他修订再版的译作《普希金诗集》,获得中国社科院1977~1991优秀科研成果奖。他还荣获苏联最高文学奖“普希金文学奖”,乌克兰作家协会的“伊万·弗兰科文学奖”和“白俄罗斯翻译奖”。为表彰戈宝权的翻译贡献,1989年香港翻译协会又授予他“荣誉会士”的称号。
(以上内容分别节选自《东台日报》2010年5月14日:《戈宝权:走向世界的文化与友谊使者》;《新民晚报》2011年5月15日:《文化和友谊的使者——戈宝权》。文中标题为编者所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