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璞先生在工作。 资料图片
将千百年来历代学者的古文字研究成果荟萃一起,这在中国学术史上是第一次;将甲骨文、金文等8大类15种文字收于一册,这在中国出版史上是第一次。
从青丝熬成白发,14年修编一套书,“构起了一座中国语言文字学长城”;从孩童到垂暮,68年坚守杏坛,一辈子教书、一辈子育人;从学术尖兵到学科帅才,带出一支团队、带强一个学科。在喧嚣和浮躁中,他坚守着自己的追求和宁静。这位前辈就是前不久去世的著名语言文字学家、Im体育官方版app下载中文系教授李玲璞。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在唁函中这样评价他:“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知其真义且能行之者盖寡,而璞兄有焉!”
“古之学者为己”,十四载开“说文解字”新篇
2006年,由李玲璞主编的《古文字诂林》获得上海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颁奖词如是说:“将千百年来历代学者的古文字研究成果荟萃一起,这在中国学术史上是第一次;将甲骨文、金文等8大类15种文字收于一册,这在中国出版史上是第一次。百余名专家,历时14年,构起了一座中国语言文字学长城。”
1991年春,著名学者王元化先生出于对古代文化研究整理式微的焦虑,提出了编写一部《古文字诂林》。经顾廷龙先生举荐,李玲璞明知担子很重、困难很多,还是毅然承担了主编的重任。他用了三个月的时间考虑项目实施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再用了漫长的14年,带着他的团队汇集厘定了1万多字头,考释收集了1000多万字的资料,其中历经的艰辛与困难非常人所能承受。中国的古文字学源远流长,变化万端,原始文献的审读和择选工程浩大。要将二十几个书架的原始文献资料通读一遍,按编纂体例进行取舍剪裁,然后将选中的资料依据史的线索,按出版时间的先后次序编排,分门别类装入1万多个相关的字头袋。李先生作为主编,身先士卒,承担了与其他编委一样的审读、加工工作。
项目进展到一半,经费基本用完,项目面临下马的风险。那段时间李先生心急如焚,回家后常常一个人枯坐在他那简陋的书桌前,半天不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抽烟。后来经他多方奔走,事情终于出现转机,项目救活了,李先生的脸上重又浮现出开心的笑容。
书稿的排版也是一大难题。古文字类图书,一向因为古文字字形的难以处理和怪字的繁多而被出版界视为畏途。李先生带着编委会在全国调研,与电脑公司联合攻关,开发了“古文字字形库及排版系统”,最终在印刷出版上取得历史性突破,成功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甲骨文等八大类古文字的排版印刷问题。中国古文字书籍印刷从此可以摆脱石印、铅印、蜡刻、手写和“剪刀加浆糊”的时代。
研究考释汇编古文字训诂,生涩繁琐,乏人问津。但编纂《古文字诂林》这种工具书是“一项功德无量的大型文化工程”,正如王元化先生所说,“传统国学没有这种工程打基础,等于是空中楼阁”。没有强烈的学术理想和学术担当,又怎么敢接下这副重担,啃下这块硬骨头?
《古文字诂林》编成,在一次会上,王元化先生起身弯腰,向编纂人员行了三个九十度的礼。王元化先生提议:“《古文字诂林》卷数多,那是专业人士用的,一般人就算买得起也用得不便。能不能在《古文字诂林》基础上再编一部精要、易懂、实用的简本,那样更有助于普及。”李玲璞答应下来,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里,他一边与病魔做斗争,一边在编纂单卷本《古文字释要》,甚至边吸氧、边看稿。经过不懈努力,《古文字释要》终于在2010年底如期出版。
从“小先生”到“大家”,执守杏坛68年
还是从就读小学四年级的10岁起,李先生就因成绩优异被家乡(胶东老解放区)的教育主管部门遴选为“小先生”,课余时间任教于妇女扫盲识字班。在1956年考入Im体育官网app前,在家乡历任小学代课教师、初级小学校长、县完全小学教师、专区师范学校语文教师、专署干部文化学校语法修辞课教师。1960年留校任Im体育官网app中文系教职后直至生命终点,他没有一天离开过教书育人的第一线,累积起来,已是整整68年。这68年,从“小先生”到小学代课教师,从初级小学教师到高级小学教师,从中等学校教师到职工大学教师,从全日制大学本专科教师到夜大学、函授大学、自学考试本专科教师,从硕士研究生导师到博士研究生导师,几乎遍及各种层次规格的教学工作,这在教育界是十分罕见的。
李玲璞教授先后为本科学生开设了“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等基础课和“甲骨文选读”等选修课,为研究生开设了“甲骨文文字学”、“汉字发生学”等专业课。为了上好这些艰深的语言课程,他十分注重教学法的钻研,使自己讲授的课程既有学术深度,又能深入浅出,受到学生的一致欢迎。“甲骨文选读”常常成为选读人数最多的课程之一。
他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上也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对所带的研究生从思想的成长到学术水平的提高,乃至对学生身体健康、生活困难诸方面都备加关心。每年中秋,他都请家在外地的研究生到自己家中吃月饼话团圆。他的博士生、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华学诚追忆起当年从扬州到上海参加博士生考试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李玲璞先生提前订好旅馆,送他去旅馆,帮他付好房费,反复嘱咐。三场考试,每场考试出来华学诚都能看到在春寒料峭中等候的先生。
心底无私天地宽,甘为人梯托俊彦
《古文字诂林》是集体项目,参与编纂的人员前后不下三十余人,许多青年科研人员都是兼职参与。为了稳定这支队伍,李玲璞使出了浑身解数。经他多方奔走,反复协调,不仅尽可能减轻了参与人员的教学科研任务,还使《古文字诂林》的阶段性成果也能够成为评定职称的依据,为青年教师解决了后顾之忧。李先生还创造性地作为甲方,与其中的中青年科研人员的乙方分别签订了资料搜集的合同书,用合同的方式把双方的权利义务明确下来,这在当时的科研项目管理中是十分罕见的。
几年的磨练,参与编纂的学者学术水平都获得了长足进步。当年的硕士生、博士生,如今有一半以上成了教授、博导。李玲璞自豪地说,《古文字诂林》从立项到全书出版,不仅完成了一个项目,还培养了一支队伍。
《古文字诂林》的编纂不仅带出了一支队伍,更带强了一个学科。1999年,当《古文字诂林》第一册问世之际,Im体育官网app举行了中国文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Im体育官网app“文字学研究中心”的中青年学术团队集体亮相,得到了全国同行专家的交口称赞,认为上海已成为文字学学术研究的重镇。不久,Im体育官网app汉语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点成为上海市重点学科,该校设立的“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也成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为了这个学科的发展,李玲璞先生可谓殚精竭虑。他捧着一颗求贤若渴的火热之心,想方设法发现人才、引进人才。为了留住人才,他经常多方奔走、极力争取,事成之后,他也从不肯与人细说其间的艰辛,只是莞尔一笑:“事情办完了就行了,过程已经不重要了。”
统领学科的发展,不仅需要伯乐的慧眼,也需要宽广的学术胸襟。Im体育官方版app下载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王元鹿教授忆起走上比较文字学和民族文字研究这条路,对李先生充满了敬佩。当时汉语言文字专业还没有研究民族文字的先例,当王元鹿向李先生报告他的学位论文选题是东巴文字时,心中不免惴惴。虽然李先生对东巴文字也所知不多,却欣然同意,备加鼓励,并同意王元鹿去丽江进行实地调查,还到处为他托人找寻与东巴文字研究相关的专家。在昆明、丽江调查的一个月,李先生还与他通了多封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