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在秋日里色彩斑斓的师大校园,无数次走过的校园,景色依然变幻万千,让人沉醉不知归路。身处其中不觉可贵,离开方觉美丽。
偶尔听到原先的同事荣休的消息,还是颇觉震惊,原来时间已经过去那么久了。正如英国著名学者阿什比所言,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与环境的产物,其实每一所大学何尝不是每一位生活其中的师生的生活印迹。所有曾为这所大学付出过努力的人所留下的痕迹都在丽娃河畔生根发芽、薪火相传。任何情况下,这种努力与投入都是这所大学的宝贵财富,而且历久弥坚,在今天还要很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些财富或许早已超出了某个人或某个特定时代,成为这所大学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丽娃河文化的不可或缺的元素,成为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把我们的大学建设得更好的精神力量。
这所大学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无不浸透着前辈建校时的用心。前辈先贤才情卓绝,赋人文特性于自然环境,形成了今天独具匠心的校园美景。历代校园建设者把小桥流水、荷花垂柳与红砖黛瓦几近完美地组合在一起,形成别具一格的风景。中北校区丽娃滋润、夏雨拂风、文史浸润,古木清晖、荷塘挹翠、石径花光、水榭观虹、校河远眺、书海辍英、夏雨飞烟、园丁小筑。闵行校区樱桃河畔,尚义桥侧,草木滴翠、银杏挺拔,紫竹葱郁、文脉隽永,独特的地理环境,滋养着大学清雅之气,也成就了师大人的浪漫和灵性。悠久历史的积淀,多元文化的融合,优越环境的熏陶,凝炼出了“爱在华师大”的校园文化。它诠释了温情,更体现了学校对教育、社会和祖国的真挚大爱,也涵养着每一位曾经住在河边的人。
每当从车水马龙的喧嚣世界走进校园,看到文史楼前的草坪上小朋友在追逐嬉戏,密集的梧桐树绿荫蔽日,斑驳的阳光碎影在天地之间闪烁,年轻的学子们穿行其间,就会感觉无比的心安。一花一叶,一木一石,在经过了春夏秋冬的变化后又周而复始,熟悉而又亲切。一直以来,我都在想,这所学校到底赋予了我们什么样的品质——一种有别于其他大学的不可复制更无法替代的人文品格。后来,我渐渐地明白,可能是这所大学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代代相传的师生员工生活方式以及独特的大学空间结构等方面展现出来特殊格调,随着日光凝固于点滴之中,渗透并影响着广大师生的心灵。对每个曾经在此地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人而言,更多的可能是一种心灵上和精神上的满足与宁静,如水一般,滋养着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这样一段学习或工作的经历,留给我们的痕迹才永远也抹不去。我们既为拥有一批出色的校友而感到骄傲,更为凌晨四点辛苦在平凡岗位上的劳动者而感动。既缅怀为学校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前辈先师,更关爱在此学习生活的每一位普通师生员工。我们应该向那些曾经为这所美丽校园奉献过的所有师大人致敬,包括那些已经逝去的和依然健在的,那些已经离开校园的和依然学习、工作在其中的,那些已经被我们所熟知的和依然默默无闻的所有师大人,他们或者说我们,都曾坚信这所学校会变得更好,并且愿意努力让她变得更好。
或许,我们中间的很多人都要在盛夏时节离开校园,充满期待地走向社会,分散在各个岗位,带着内心的梦想和渴望在默默地成长,就如同春天的初叶,慢慢会长成连阳光都穿不透的浓密绿荫。又或许,我们中间的很多人都要离开这个曾经默默为之奉献的校园,充满留恋地开启新的生活,带着不舍和祝福,如同这笔直挺拔的梧桐,静候着下一季的吐芽喷绿。当我们中间的每一个人都带着这所学校留给我们的痕迹,在自己的岗位上以无限的激情和不懈的努力投入工作,用功但不功利,为此付出努力和汗水,看到我们钟爱的学校,一步步变得更好,一步步迈向世界一流,一步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会打心眼里感到骄傲和自豪,这种感觉是如此美好,美好得不可救药。
(作者系教育学部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