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肇中作“国际空间站上的AMS实验”的学术报告
两校区数千名学子在报告会现场或通过视频直播一睹大师风采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院士名誉教授受聘仪式暨学术报告会于12月21日上午在中山北路校区逸夫楼报告厅举行。校党委书记童世骏、校长俞立中、副校长范军出席。副校长任友群主持活动。在报告会开始前,举行了简短的受聘仪式,丁肇中从俞立中校长手中接过了Im体育官方版app下载名誉教授聘书。
童世骏会见丁肇中并出席报告会
丁肇中从俞立中校长手中接过Im体育官方版app下载名誉教授聘书
“非常高兴能到Im体育官网app来,我小时候没有机会受到良好的教育,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我的父亲和母亲,尤其是我的母亲。”丁肇中的演讲一开场,就回忆起儿时父母的教育。丁肇中的父亲丁观海先生、母亲王隽英女士都曾在青年时就读我校前身——光华大学。丁观海先生1929年从光华大学附中高中毕业,当年秋季入光华大学物理系学习;王隽英女士1929年秋季入光华大学理学院生物系学习,1933年毕业并获教育学士学位。而这段尘封的历史正是在六十周年校庆之际,举办光华大学校友座谈会的契机得以重现渊源。可以说,丁肇中先生的这次访问既是一次学术之旅,也是一次寻访之旅。
任友群主持报告会
开场白后,丁肇中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国际空间站上的AMS(阿尔法磁谱仪)实验——寻找由反物质做成的宇宙”的学术报告。AMS凝聚了丁肇中十六年的心血,而他仅用了1个小时的时间,用最平实和简单的语言描述出这一世界最前沿的物理科学。他的睿智与幽默让报告会现场不时响起笑声和掌声。
AMS汇集了美国、中国、俄罗斯、意大利、瑞士、德国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60个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600位科学家共同工作,耗资21亿美元,其物理使命在于寻找太空中的反物质和暗物质。今年5月,在丁肇中的主持下,重达七吨的宇宙射线探测器AMS-02,已随“奋进号”飞向太空,这对于人类认识宇宙的形成机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当被问到,过去30年,和中国科学家合作为什么得到欧美各国政府长期优先支持时,丁肇中说,因为几十年来我做的每个实验都对科学发展有重要贡献,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都认为,参加我们的工作,能使他们的贡献得到国际上的公认。
演讲中,丁肇中讲述了很多个“第一次”。“AMS是人类首次在太空中进行的大型的精密物理实验”、“这是第一次人类把磁铁放在太空”、“散热系统到了太空,是很复杂的事情,以前从未实现过”……每一个前人眼里的大难题,在丁肇中这里,总能被理论和反复的实验所解决。他认为,不做实验,任何的理论都是没有意义的。而对于这个过程,他总爱这样评价:“这个其实很简单”、“这是很简单的实验”、“这个大概因为是我想出来的,所以很简单。”
丁肇中回顾搭载AMS实验系统的“奋进号”发射升空的过程时透露,今年3月16号,当“奋进号”航天飞机一切准备就绪,他曾让所有的人都离开发射台。“因为绝大多数的决定是我做的,走不走,最后还得我决定。”丁肇中说,我一个人坐在那里很长一段时间,回忆过去16年的各种决定、各种测量,最后,没有想出任何有错误和有怀疑的地方,于是决定发射。有同学问,当时您有没有想过退缩,万一失败了怎么办?丁肇中答:“我已经说过,科学不能用投票来解决。科学是多数服从少数。我的每一个实验都有大量的科学家反对,可是,我一向原谅别人的错误。”
活动临近结束时,丁肇中受主持人邀请为全校师生寄语。他坦言,面对特别的学生,学校要有特别的办法来鼓励。“一旦成为我的学生,我会尽量让他们从本科毕业到拿到博士学位用两年的时间,和我一样”;“论文不超过40页,包括图片,因为用简单、短的文字表达物理思想是一个很重要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