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与公平正义”学术论坛举行
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理解十八大报告中对于公平正义以及相关问题的论述,由我校党委宣传部和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共同主办的“科学发展与公平正义”学术论坛于12月9日上午在中山北路校区举行。来自上海社科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Im体育官方版app下载、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市社联和《文汇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单位的资深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科学发展与公平正义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校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任友群出席会议,党委宣传部部长解超主持会议。
任友群在讲话中首先代表学校对出席本次活动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并表示,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全面的理论概括,公平正义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需求。近年来,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一直在从事科学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任友群希望本次讨论能够为理论界和决策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公平正义”课题组负责人、我校赵修义教授简单介绍了课题组的研究进展,并表示,十八大报告在提及公平正义的时候,用了这样几句话:第一句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记以下基本要求”,要求之一就是“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还有一句话“并使之成为全国全党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共同信念可以理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再有一句是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说法,包含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爱、诚信友善。如何对以上提法进行理解和把握,值得大家思考和讨论。
余源培、陈宪、卢汉龙
复旦大学余源培教授在发言中表示,公平正义具有多元性,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它涉及中国社会进步改革开放的方方面面,关系到经济、社会、政治结构以及社会道德规范等方面。如何改变我国目前公平正义的现状,余源培提出,要坚定信心、充分理解科学发展观、打破利益格局。
上海交通大学陈宪教授从收入分配的角度对公平正义进行了探讨。十八大报告在社会建设章节提到“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对此,陈宪对城乡间、地区间、行业间和企业内部的收入分配差异,以及居民收入、企业收入、政府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上海社科院卢汉龙教授阐述了对社会分化、社会不平等、社会公正这三个概念的理解,并表示这三个概念需要从多个学科的角度进行讨论和理解。十八大报告在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格局时加入了“法制保障”,对此,卢汉龙强调,这一大进步使我们在讨论市场经济、法制、公民社会的时候,不能单纯从社会学的角度着眼,要看到法制的重要性。
上海社会党校黄力之教授从“公平正义与中国国家价值观的转型”的角度,谈了自己对公平正义的理解。黄力之具体阐述了国家价值观转型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党的十八大等主要历史时期的具体表现,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对公平正义的理解。
上海市社联沈国明教授从法律的角度,强调了公平正义的重要性。法律不仅是调整社会关系的一个规则体系,也是理解社会发展的一个窗口,沈国明表示,在现实生活当中,不能只重视研究法律的条文,更要关注它在实践当中能否起到预期的效果,毕竟它在维护公平正义方面还有着较大的现实压力。
“十八大报告认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我觉得它应该也是科学发展之一,”如何从科学发展的角度追求公平正义的价值观,我校吴志华教授从时政的角度对此进行了阐述。刘拥华老师则从“普通人的公正观念”的角度,阐明了自己对教育公平、公平正义的理解。
我校朱贻庭教授最后提出,实现公平正义涉及诸多方面,虽然要依靠法律进行保障,但在经济上的利益分配、再分配问题非常复杂,核心价值观可以理解为是公平正义的前提。朱贻庭表示,科学发展是公平正义的前提和基础,应当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方面来理解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