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Im体育官方版app下载-康奈尔比较人文中心举办,康奈尔大学人文学社承办的《记忆——文化的比较路径》学术研讨会2月1日至3日在康奈尔大学白邸成功举行。来自康奈尔大学和我校的12位学者,围绕“记忆的遗产、记忆的责任、未来记忆、社会记忆、记忆与影视、记忆与理性”等6个相关主题,发表了公开主题演讲。研讨会吸引了包括康奈尔大学师生在内的各国学者、学生和众多社会人士的热情关注和积极参与。
Im体育官方版app下载-康奈尔比较人文中心成立于2008年,旨在全球化的历史语境中,推动中外知识分子进行跨学科的交流和比较人文的创新建设。这是该中心继2009年在我校首次举办研讨会后的第二次成功合作。双方对此次学术活动非常重视,康奈尔大学人文学社主任、中心美方负责人Timothy Murray教授和人文学社副主任Amy Villarejo教授周密组织了研讨会的学术讨论,康奈尔大学外事专员Laurie Damiani女士全程陪同。我校党委书记童世骏教授领队参加。我校与会学者经过了自由报名、专家面试和英语测试等多个环节选拔产生。
康奈尔大学多位资深教授发表了重要演讲,并与我校学者在多个话题上形成了共同的关注、深刻的共鸣和有价值的讨论。
研讨会从“记忆的遗产”这个历史性的溯源主题开始。康奈尔大学东亚研究和比较文学系酒井直树教授指出:战后签署《旧金山和约》之时,美国在东亚事务当中充当霸权的状况实际上影响了此后日本的“集体记忆”。日本自感成为了美国的“满洲国”,充当傀儡政府,这种心态使得日本没有正确认清与东亚邻国的历史和现状。该校中美关系史陈兼教授高度评价了这个观点对中日、中韩以及日本国内外形势的解释力。我校中文系刘文瑾副教授通过对记忆现象的哲学梳理,讨论了中国社会应当如何理性处理日本侵华战争留下的创伤记忆,她指出:既不应压抑,亦不应滥用这一创伤记忆,而应基于正义的考量来讲述真相、哀悼过去、治疗现在、面向未来。
“社会记忆”是本次研讨会的一个焦点话题,中美学者围绕社会记忆的产生与再现展开了热烈研讨。社会记忆的产生既是现实的,又是历史的,甚至是历史和现实交互的。我校中文系李明洁副教授指出:在当下中国,网络流行语作为最具公共性的民间言语行为,记录、讽喻和劝谏了中国的社会现实,成为转型的社会记忆。民俗的、社会的和心理的多重价值,使得网络流行语具有了文明关怀、道德建设和政治批评的正当性。康奈尔英语系Elizabeth Anker教授则指出建筑是语言之外社会记忆的重要塑造者,南非的种族隔离博物馆等旨在保存历史、哀悼死者的建筑已俨然成为一种“记忆场”,将种族隔离给人们心灵造成的创伤重新带回了公众视野。我校传播学院罗薇博士分析了国内真人秀电视节目《重走长征路》,讨论了通过纪念仪式和身体实践完成的历史体验式的社会记忆,探索了历史与现实的互动关联。与之相呼应,康奈尔大学表演和媒体艺术系Nick Salvato教授以英国著名的纪录片“7 up”为例,认为社会记忆本质上也是个人成长和社会变化的真实见证,是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产物。
“社会记忆”丰富的表现形式无疑是个跨学科的论题,中美学者充分认识到社会记忆的复杂性以及艺术形式本身的特点对于社会记忆表达的影响。康奈尔人文学社PatriciaKeller教授关注了当代西班牙的摄影作品中“死者遗体发掘”的主题。在信息技术时代,这种既真实、又可视为模仿的历史记忆,实际上将已“看不见”的历史记忆变成了“看得见”的历史。Im体育官方版app下载传播学院吴明博士认为,在大众文化的“萌”语境下,电影中的童年闪回已经成为一种评判性的文化隐喻,它提醒我们分辨孩童外表下可能潜藏的极权主义策略。康奈尔大学英语和比较文学系Timothy Murray教授分析了中国中央美术学院缪晓春的综合媒介视觉作品《坐天观井》,他认为,这种数字化的动画艺术用没有情感的电子动画来表达社会记忆,展示了欧洲逻各斯中的二元对立精神。康奈尔大学表演与媒体艺术系Amy villarejo教授强调了电视对于记忆的多重功能,她指出:电视既可以是社会意识和记忆的技术支持,又可以为记忆提供模式和对接口;电视作品既可以看作是社会可能性的调节器,又可以是美和生活方式的共享空间。摄影、电影、电子媒体和电视等艺术形式本身的复杂性使得本已丰饶的记忆话题成为了可以无限深掘的阐释空间。
研讨会海报
研讨会最后以“记忆与理性”的主题作结。我校英语系陈俊松博士围绕发生在美国冷战时期的“世纪要案”罗森堡间谍案, 将历史学家、独立调查者和后现代派小说家笔下的罗森堡间谍案加以比较,重点以《但以理书》和《火刑示众》这两部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为例,阐释了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哈布瓦赫所提出的“过去不是简单保留下来的,而是在现在的基础上被重新建构的”这一观点。我校哲学系童世骏教授在对几位当代西方哲学家的自传性文章或讲演进行文本解读的基础上,分析了叙事和论辩之间的辩证关系,并借助中西哲学的一些资源论证了这样一个观点:一方面是作为个人叙事之基础的“记忆”,另一方面是包括“合理”与“讲理”两层意思在内的“理性”,这两者之间必须通过一个卓有成效的学习过程,才能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
本次研讨会的演讲,主题鲜明丰富而又相互映衬补充;讨论环节既有认同呼应,又有激烈交锋,形成了一个关于记忆的深度描述、多元论证和丰富争鸣的饶有意味的学术空间。
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人文现象的本质都与人类的记忆相关。通过记忆这一全球化的文化母题,本次研讨会充分展现了中外人文学者对于历史和现实的热诚关注、冷静观察和价值坚持,也显现出在人文研究的关注热点、分析思路和研究方式上的异同。这对于文化的交流、视域的融合和人文科学公共空间的建设无疑都具有世界性的意义。“记忆”之花,理性绽放。学术研讨会举办之时,康奈尔大学银装素裹。瑞雪丰年,相信这次研讨会将成为两校人文学科深度合作的美好预言。
【附康奈尔大学对于此次研讨会的报道】:
http://www.news.cornell.edu/stories/Feb13/MemoryConferen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