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西埃参加《文艺理论研究》座谈并受聘为编委
5月20日,法国当代著名思想家朗西埃(Jacques Rancière)参加了《文艺理论研究》编辑部的内部座谈,《文艺理论研究》主编谭帆、方克强教授,副主编朱国华教授出席了会议,会议围绕“非学科的话语实践:美学、政治学和伦理学的当代关联”展开,并就文学与政治,尤其是中国当下文学的政治潜能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朗西埃先生在会上同时接受了《文艺理论研究》的编委聘任请求。杜克大学Kenneth Surin教授、弗吉尼亚理工大学Janell Watson教授、复旦大学陆扬教授、同济大学张生教授、上海大学曾军教授、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胡介鸣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刘旭光教授、东北师范大学的李洋教授,我校哲学系郁振华教授、政治学系吴冠军教授、传播学院雷启立教授,中文系陆晓光、朱志荣、刘晓丽、文贵良、倪文尖、王峰教授,思勉高等研究院姜丹丹研究员等学者参加了会议,同济大学陆兴华教授担任全程翻译。《文艺理论研究》是朗西埃先生探访的最后一站,本次座谈也为朗西埃先生的本次中国之行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座谈会现场
雅克•郎西埃曾任巴黎第八大学哲学系系主任,作为福柯、德里达等思想家的同事和战友,是当代法国思想的理论重镇,近年来他独特的理论论述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他的思想穿越了哲学、美学、政治学、教育学、历史学等各个领域,以美学政治、平等、自由等主题的精彩论述为国际学术界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起点。在5月20日的座谈会上,郎西埃认真的倾听并精彩的回答了座师生的各种问题,对于方克强教授提到郎西埃文章中“人民”的概念,郎西埃指出他所谓的“人民”是从柏拉图的理论中借用的“demos”的概念,它是指排斥在城邦之外的“无份之人”,是没有“素质”的人,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语境中。权力联系的是有头衔,有名字的人,而人民正指的是城邦中没有名字和头衔,被认为是没有素质的人。在回应一位同学关于文学政治的“哑言”问题以及对中国当代文学的了解和看法时,郎西埃认为自己阅读余华《兄弟》主要是想从文化的角度了解中国当代的历史演变,他认为过密的情节和过多的反讽削弱了他的批判力度,认为在当代作家可能更需要全球的视野,文学政治的“哑言”写作正是要为那些在共同体中发不出声音的、无名的“人民”写作。文学因该是对我们当代历史的反思。作为阿尔都塞的学生,《读资本论》的作者之一,座谈中郎西埃先生回答了大家感兴趣的在1968年和导师分歧的思想根源,同时也和大家一起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艺术的平等等问题,师生们和郎西埃先生的互动充满了热情,卓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