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人简介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中国文字学会副会长。长期致力于古文字、汉字学、出土文献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出版《楚文字编》《包山楚墓文字全编》《古文字与古史考》、《汉字学论稿》等著作多部,曾多次获“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近年来把主要精力放在汉字研究与教学。主要有楚文字研究与楚文字学构建、汉字学理论探索、汉字阐释理论与汉字文化普及等几个研究方向,并开设相应的课程。
内容简介
传统文字学的经典《说文解字》运用六书理论对汉字进行“说”与“解”,近两千来绵延不辍,随着汉字学科的建立与分化,传统的汉字阐释逐渐衰微。我们借用阐释学中的“阐释”概念来讨论汉字,期望在继承传统汉字说解的同时,也与传统的汉字说解画出一条界限,让“汉字阐释”逐渐具备现代学科的意义。具体来说,就是运用现代的文字理论和所发现的各个时代大量的的文字材料,对汉字构形、发展、蕴含的文化、社会功能等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解释。“见”于甲骨文和《说文》,不见于古书应用,作为字符构形中常见;“李”战国之后十分常用,但来源不明,构形不明。把“”与“李”放在文字系统与文字发展中观察,很多疑惑会得到合理的解释。